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logo

清优材料:动力电池供应链企业跨越「绿色门槛」实例

作为比亚迪等整车及PACK企业的电池材料供应商,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回应下游客户供应链碳管理需求,在碳衡科技的帮助下,完成了3款核心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并取得权威认证,按要求将碳数据传递给了下游客户。

汽车行业

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清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清优材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提供电芯级、模组级、PACK级和整车级的热管理解决方案。清优的系列产品已向比亚迪、上汽、奇瑞、亿纬锂能、天津力神、盟固利、北京国能电池、微宏动力、蜂巢能源、孚能、国轩高科等整车及PACK企业出货。

案例背景

  • 政策背景:汽车电动化是交通部门脱碳的关键,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导致动力电池需求激增。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碳足迹)正成为政企重点关注对象和进出口绿色贸易焦点,如欧盟的《新电池法案》规定今年7月起,出口到欧盟的汽车电池需申报产品碳足迹,2026年起需持有“电池护照”才能在欧盟市场进行销售。

  • 产业链背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减少碳排放,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占整车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的一半左右。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大背景下,为满足政策和市场的低碳发展需求,汽车整车企业和电池PACK企业纷纷开启绿色升级转型,并逐步加强对产品碳足迹供应链碳排放的管理。然而无论是展开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还是供应链碳排放管理,都需要精准收集产业链上游供应商的碳数据,于是整车或电池企业就会向上游企业索要精确、可信、可追溯的碳排放数据。

企业痛点

清优材料被比亚迪等下游链主企业要求「提供所供产品碳足迹数据」。

清优材料意识到,产品碳足迹数据逐渐成为产品销售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这些数据要基于科学方法核算并可溯源。清优材料发现,仅靠自身力量去完成碳足迹认证,困难重重:

碳足迹核算——数据难。碳足迹核算过程不仅涉及企业自身生产数据,还需要收集上游材料相关碳数据,获取大量的关键数据耗时耗力。此外,目前尚无电池行业完全适用的活动因子数据库,部分活动因子还需要通过文献调研等方式获取。

碳足迹核算——建模难。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需要精准建模,在缺乏专业碳核算人才的情况下,核算结果极有可能不被下游企业采信。

碳足迹认证——需权威。在完成产品碳足迹核算后,取得碳足迹证书可以确保碳足迹数据的权威性,这可以看作是为产品的「绿色护照」取得签注。

碳数据系统——溯源难。传统的用表格收集和计算数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下游企业日益严格的碳数据溯源需求了。企业需要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的情况下,满足下游企业和政府等核查、溯源产品/企业碳数据的需求。

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碳衡科技提供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服务,采用碳衡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清优材料完成了三款核心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并将碳数据按要求传递给下游客户比亚迪。

清优材料的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

碳足迹核算与认证-产品系列1

清优材料生产的涂布软泡缓冲泡棉UF-440和UF-471系PU缓冲泡棉。在电芯间使用,可以吸收电芯膨胀应力,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循环寿命。在非电芯间使用,可用于模组下方支撑、模组上方防撞和绝缘、水冷板边缘防止胶水渗漏等。

UF-440聚氨酯缓冲泡棉结构件产品及其碳足迹证书

UF-471聚氨酯缓冲泡棉结构件产品及其碳足迹证书

碳足迹核算与认证-产品系列2

清优材料生产的聚氨酯保温结构件UR-240系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系统的保温结构件,在系统工作时维持其稳定的工作温度,以降低动力电池包能耗,延缓在电池在高低温环境中电量损失,发挥最佳性能。

UR-240聚氨酯保温结构件产品及其碳足迹证书

链主企业需要更智能的供应链碳减排管理平台

进行汽车碳足迹管理和范围三碳排放管理,需要收集海量上游企业碳数据。而一家汽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数量往往成百上千,遑论二级供应乃至级远端的原材料供应商,其数量之庞杂难以通过传统方式进行管理。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IoT等数字化技术,碳衡科技打造的供应链碳减排管理平台能在量化生产层面的碳排放的同时,高效管理多级上游供应链企业。同时,数据的保密性、隐私性和安全度也可以得到保障。

比亚迪等链主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数据看板实时查看上游供应链企业所供产品的碳足迹数据提交情况,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确认供应链减排进度,通过优化采购方案推进供应链减排目标。

碳衡科技的供应链碳减排管理平台(看板)

碳衡科技的供应链碳减排管理平台(供应商管理界面)

通过使用碳衡科技的供应链碳减排管理平台,细化碳数据颗粒度,实时监测和管理供应链降碳情况,科学分解降碳目标,真正推动企业实现全方位碳中和。

join digital journey background image

即刻开启企业「双碳数字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