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车企ESG供应链碳减排行动盘点

为厘清国内汽车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现状,碳衡科技梳理了国内车企发布的2023年ESG报告,并重点分析了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城、奇瑞等车企在范围3碳排放披露供应链降碳减排行动方面的情况。此外,我们分析了部分出海业务处在快速增长期的车企,一探出海先行者们如何应对绿色出口贸易的挑战。

01 车企供应链降碳减排行动盘点

分析车企的ESG报告可以看到,大量车企已经开始搭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上游供应商降碳减排进行碳足迹核算和认证,进而从供应链源头降低整车的碳足迹。

车企

对供应链降碳减排的要求与行动

1、积极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

2、已向各层级供应链合作伙伴提出低碳开发要求,联动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绿色、低碳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

3、联合供应链企业进行整车、电驱动系统和电池等的碳足迹核算和认证

1、对旗下的所有整车产品开展碳足迹评估,涵盖原材料、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等全生命周期;

2、具有良好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培训教育等方式,促进供应商可持续发展。

1、在供应链管理中推行公司绿色采购指南,加强供应商的碳足迹管理

2、面向供应商开展产品碳排放合作交流和培训;

3、持续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估与核算,覆盖原材料采购、整车生产及产品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4、与低碳技术领先的原材料企业合作,同时优先选择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更高的上游供应商,确保用料供应的可持续性。

对于物料的采购已经从价格采购过渡到价值采购。在供应链和原材料端,坚持绿色采购,建立健全“绿色供应商、绿色原材料”的绿色采购体系,规范采购中的各项环境管理。

开始采用碳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企业碳盘查与监测、产品碳足迹核算。

1、将低碳环保理念深入融合到供应链等各环节中,明确了“双碳”管理目标:持续降低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

2、完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打造绿色供应链;

3、推动包装供应链的绿色转型。

1、持续开展产品碳足迹追溯

2、依托上游供应链低碳化转型,降低整车碳足迹。

1、2023 年,公司已完成两款车型零部件的碳足迹核查,并梳理出碳排放占比较高的关键部件和供应商,对其提出针对性的碳减排建议和计划,助力供应商开展降碳减排;

2、已在新产品的电池等原材料采购方面优先考虑低碳排供应商。

品牌车企们正在发挥链主企业的影响力,积极带动供应链上游协同减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风险。

作为新势力车企的蔚来、小鹏和理想在供应链碳减排方面已有明晰的行动路线。

蔚来汽车已向各层级供应链合作伙伴提出低碳开发要求,联动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绿色转型。小鹏汽车提出对旗下的所有整车产品开展碳足迹评估,涵盖原材料、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等全生命周期,并以培训教育等方式促进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理想汽车则从原材料采购、整车生产及产品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估与核算

比亚迪和奇瑞则从供应链采购层面驱动供应链降低碳排放。例如,比亚迪在ESG报告中表示将在供应链和原材料端坚持绿色采购,建立健全“绿色供应商、绿色原材料”的绿色采购体系;奇瑞则表示已在新产品的电池等原材料采购方面优先考虑低碳排供应商。

02 国内已有部分车企披露了范围3碳排放

披露范围3的碳排放数据也是驱动供应链协同降碳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再来看看车企在价值链碳排放披露方面的表现。

梳理车企的ESG报告后发现,我国大量车企都已经开始披露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同时已有小鹏、吉利等车企披露了范围3数据。可以看出,国内车企对价值链碳排放的关注正在逐步升温。

为何披露范围3碳排放如此重要?因为汽车产生的碳足迹分布于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车企综合考虑在供应链上下游产生的范围3碳排放,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其对环境的整体影响。

具体来看,小鹏汽车统计了“外购商品服务”和“员工差旅”两项范围3碳排放,总量为5491吨二氧化碳。

吉利汽车也2023年首次公开披露范围3,统计并披露的范围3碳排放包含上游供应链排放、物流运输排放、产品使用排放、员工通勤及商旅排放部分。另外,2023年6月,吉利宣称成为首家承诺符合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中国乘用车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汽车也是Drive Sustainability组织的成员企业,Drive Sustainability是由16家领先汽车公司组成的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引领车企向循环和可持续汽车价值链转型。按照这一组织的规定,组织成员车企的供应商应致力于制定符合《巴黎协定》要求且具有科学依据和明确时限的减排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并采取措施推动整个价值链的脱碳进程,同时供应商应按要求跟踪、记录并提供设施和(或)企业层面(范围1、范围2)及自身供应链(范围3)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信息

Drive Sustainability组织的成员企业

相比较之下,小鹏、吉利两家汽车品牌开始披露2023年范围3碳排放,已经领先了大多数国内车企

蔚来汽车虽然没有开始披露范围3数据,但是在2023年3月承诺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将于2025年提交符合全球控温1.5℃的降碳雄心目标以及降碳路径图,正通过碳盘查、产品碳足迹认证等方式,持续明确公司碳排放基线。

范围3的碳排放在企业总排放中占比较高,因此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对企业范围3排放给予了重点关注。SBTi目标审核标准要求企业在范围3排放量在总排放量中的占比超过40%时,需设定范围3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新势力车企理想和小鹏在2023年先后获得了MSCI的AAA级ESG评价。同期被纳入考察范围的全球48家车企,只有4家取得AAA评级,从中可见这一成绩的含金量。

另外,很多大型车企为港股上市企业。香港联合交易所(HKEX)依循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2标准,要求上市公司从2025年开始披露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大公司,范围3排放数据将从2026年起强制披露。大型车企对范围3数据的披露将更加迫切。

03 绿色贸易驱动下,车企与供应链协同降碳成为增长关键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约达491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出口贸易或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下一个爆发点。

与此同时,中国出海车企正面临愈发严格的全球气候治理要求,尤其是以欧盟绿色新政为代表的全球气候治理政策陆续出台。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汽车出口国,其出口到欧盟的汽车产品将面临额外的碳排放成本负担。

近年来,出海先行者们纷纷将欧盟市场作为重点增量市场。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车企都在进军欧盟市场,力求抓住出口贸易机遇获得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计出口汽车超53万辆,同比增长29.4%,保持在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第一的位置;欧洲市场作为奇瑞的重点出口市场之一,2023年奇瑞在欧洲的汽车销量为4.2万辆,占其海外总销量的11.3%。另外,2023年,上汽集团在的欧洲销量为26.0万辆,占其海外总销量的50.2%;吉利在欧洲的销量为2.2万辆,占其海外总销量的15.6%;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为1.8万辆,占其海外总销量的15.9%。[1]

频繁更新的绿色贸易政策,要求出海企业不断提高碳管理能力以应对挑战,例如量化核算企业组织层面与产品层面的碳排放,或将碳管理延展至上下游,构建可持续价值链。

如今,行业开始越来越关注电动汽车从原材料提取到生产、运输、使用等上下游供应链的碳排放。

麦肯锡研究指出,材料生产排放占到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45-85%。因此,供应链环节中材料生产将成为汽车行业脱碳战略的下一个前沿阵地。[2]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驱动下,我国汽车供应链环节中的车用动力电池也迎来出口高峰。不过,电池产业同样面临欧盟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2023年欧盟高票通过《新电池法》,提高了电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门槛,明确要求从2025年开始,新的电动汽车(EV)电池等必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以及数字电池护照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另外,新电池法规定了电池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上限值,同样会对我国汽车出口形成比较大的壁垒。

可以看到,绿色出口贸易驱动下,车企与供应链企业协同降碳已经是必然趋势。国内车企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应与供应链企业共同协作完成绿色转型。

参考资料

1.长江证券-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欧盟拟对自华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实质影响有待进一步关注

2.从电动化到供应链,中国车企脱碳的必由之路,麦肯锡

3.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城、奇瑞2023 ESG报告


碳衡科技致力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碳中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碳衡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可为企业提供高效的碳足迹核算、碳盘查、供应链碳管理等服务,公司拥有丰富的碳中和服务经验,客户包含陶氏集团、百事集团、题桥纺织、鲁华泓锦、江铃汽车、小蓝经开区等园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