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模式+碳衡通道|“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启动,打造碳数据跨境枢纽高地

10月29日,2024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合作大会在临港中心召开,大会以“数联世界 合创未来”为主题,聚集全球数据经济优质资源,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国际数据交流合作。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会议并致辞。

智利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龚萨罗·费盖劳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正伟,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翁恺宁,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管委会副主任彭世权出席会议。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致辞

大会期间,由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碳数据跨境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分论坛顺利召开。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建设银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总经理任冬艳,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处长陆森,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朱钢,CDP全球披露联席总监李蜚,碳衡科技CEO黄彦翔出席活动。

“碳数据跨境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分论坛现场

01 围绕“临港模式+碳衡通道”发布碳数据跨境“场景化”试点项目,启动“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

期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建设银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和碳衡科技共同发布碳数据跨境“场景化”试点项目,推动建立和完善统一、透明、合规的碳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试点项目将结合临港新片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依托碳衡科技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国际贸易和碳金融领域的深厚经验,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场景化服务,探索碳数据合规出海的新模式。


碳数据跨境“场景化”试点项目启动仪式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中国建设银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总经理任冬艳,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超和碳衡科技CEO黄彦翔

随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临港科技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碳衡科技联合启动“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打通碳数据合规、安全、高效跨境流动通道,重点解决当前企业碳数据合规跨境的迫切需求。同时,多方将凝聚生态合力,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碳数据跨境枢纽高地,为我国对接国际绿色低碳经贸规则制定提供基础支持,与世界共享数字发展绿色新机遇。

“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启动仪式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临港科技城副总经济师朱钢,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数据处处长陆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和碳衡科技CEO黄彦翔

02 临港新片区发挥制度优势先行先试

2023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建立合法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提升数据跨境流动的便利性。2024年3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在强调数据安全的基础之上,充分重视经贸发展,挖掘自贸区发展的制度性动力,授权自贸区设立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并给予了一定的豁免权,为有跨境需求的企业和组织提供便利。

作为上海参与国际数据合作、推动数据经济发展的前沿开放阵地,临港新片区被称为“国际数据试验田”。今年4月,全国首个由网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运营的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启用,为企业数据出境提供全流程服务。5月,临港新片区发布了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操作指引,聚焦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领域,结合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着力解决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典型场景中最迫切的需求。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在致辞中表示,临港新片区聚焦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以绿色低碳理念推进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力争在碳领域国际规则对接、碳数据跨境平台建设和碳资源相关企业集聚形成制度性创新案例,助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为中国企业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03 开展“场景化”试点,通过“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打破企业困境,打造临港碳数据跨境枢纽高地

如今,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碳数据不仅涉及我国各行业的底层重要数据,比如能源消耗、生产过程等关键数据,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数据基础和底座,其安全、合规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同时,国际经贸规则也新增了许多低碳合规要求,比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新电池法》。国内外的碳排放监管政策也在推动着全球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然而,除了产品碳足迹等碳数据外,相关涉碳数据的复杂性和隐私保护常使企业处于两难境地,比如出口企业被国外的链主企业或者品牌商要求提供详细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供应链上游信息,以提高供应链碳数据的可信度和透明度,而国际上对碳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企业常常面临着法律风险和数据隐私保护的两难问题。因此,碳数据跨境的需求迫在眉睫,其合规跨境成为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风险难题。

碳衡科技CEO黄彦翔

为充分发挥数据“试验田”作用和临港新片区的区位及政策优势,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实践,聚焦碳数据跨境“场景化”应用,依托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和碳衡科技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以制造业出海企业碳数据跨境流动的典型场景为试点,“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通过构建重要碳数据的识别和分类体系,开展碳数据合规出境的评估服务,为当前企业碳数据合规跨境的迫切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规避潜在数据风险,充分释放碳数据的经济和环境价值以实现企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04 以“数据之治”推动“绿色之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临港碳数据跨境经验

以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不锈钢制品公司思乐得为例,思乐得总经理助理兼质量总监林锦顺表示,国际市场对企业碳管理的要求趋严,碳足迹等碳数据成为商品出口的必填项,但是碳数据常涉及到一些核心数据,数据出海的过程中企业会担心这些数据是否安全保密。

CDP全球披露联席总监李蜚表示,2023年企业披露的数据显示,范围3中来自供应链的平均碳排放量是其直接运营排放量(范围1和2排放)的26倍。这也是链主企业如此重视并收集供应商碳数据的原因。未来,期待“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能在满足下游企业合规收集上游供应链碳数据的同时,保障上游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认为,从环境合规到低碳转型,数字赋能双碳行动,碳数据的合规、安全、高效跨境流动可以有效提升供应链韧性。

以“数据之治”推动“绿色之治”,“碳数据跨境流通绿色通道”在打破碳数据流动壁垒、不断明晰碳数据跨境的安全边界的过程中,推动着碳数据跨境双向、多向有序流动,探索实现碳数据治理机制互信互认的路径,助力临港打造碳数据跨境枢纽高地,并为其它自贸区的碳数据跨境场景化应用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先行先试经验。